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新聞] 2011年的兩起RIN偽造案


作者:歐陽孚

兩週前我們向各位讀者介紹了可以作為商品交易的renewable identification numbers (RINs),是驗證美國國內市場是否使用足量生質燃料的辦法,也是促進生質能源市場成長的工具。但就跟鈔票或是任何有價證券一樣,RIN也有假貨,特別是RIN系統在2007年才剛上路,還有許多不周全之處,2011年就有兩起大規模的造假案被查獲,震撼了美國生質能源界。本文為大家整理如下:


Clean Green Fuels

2011年10月3日,Clean Green Fuels, LLC的負責人Rodney R. Hailey被美國環保部EPA起訴,罪名是電匯欺詐(wire fraud)、洗錢,以及違反空氣清淨法案(Clean Air Act)。這間位於Maryland的公司聲稱利用餐廳的廢食用油煉製生質柴油,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的生產設施,唯一的”生產”就是Hailey用他的電腦製造假的RIN,然後賣給經紀商(broker)或是油公司。從2009年3月到2010年12月,Hailey所售的RIN credit總數為三千兩百萬,對應的生質柴油數量為兩千兩百萬加侖,市值至少900萬美金。大多數的收入,成為不動產、珠寶,以及Hailey車庫中的Lamborghini、Ferrari、Maserati、BMW、 Mercedes Benz、Rolls Royce…等。這起案件一共牽連了24間公司,其中不乏Exxon Mobil、Royal Dutch Shell及Morgan Stanley等大企業。這些企業除了需要繳納罰款外,也需要購買真的RIN來補回原本應滿足的額度。(新聞原文)


Absolute Fuels

Absolute Fuel, LLC是一間位於美國德州Lubbock鎮的生質柴油公司,CEO是Jeffrey Gunselman。不同於Clean Green Fuels的是,這間公司最初真的有打算從事生質柴油的製造和銷售,但並不成功,在2009年到2010年初共賠掉50萬美金,同時也積欠了原料供應商近19萬美金的棉花籽油(cottonseed oil)貨款。在向EPA完成註冊、可以產生RIN並進行交易後,2010年8月Absolute收購了一間生質柴油生產設施,但仍然無法產出可供使用的生質柴油。然而在此同時,Absolute卻開始賣起了假的RIN,到2011年被查獲為止,Absolute一共出售四千八百萬的RIN credit,相應的生質柴油數量則是三千六百萬加侖。

這起事件會曝光是一位RIN的交易商發現Absolute的RIN生產量非常龐大,但詢問之下負責人Gunselman卻總是語焉不詳,因此他便通報美國環保部EPA,引發了後續的一連串追查。Gunselman的財產除了價值5百萬美金的不動產外,尚有百萬美元的現金、十餘輛車,包括Bentley、Cadillac、Mercedes Benz、Lexus…等名貴好車,甚至還有一架Gulfstream G3噴射機。2012年EPA正式對Absolute發出Notice of Violation (NOV)。目前EPA仍在清查這些假RIN的流向以及受到牽連的公司。(新聞原文)


後續影響

除了美國的EPA、Secret Service兩機構目前積極地聯手調查外,美國眾議院(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對EPA也做出了抨擊,部分議員認為涉入Clean Green Fuels一案的公司也是受害者,EPA要求他們補齊原本繳納的RIN credit對他們是額外的負擔,特別是對小規模的公司更顯沉重,EPA的做法是”makes a bad situation worse”。此外,美國的生質能源同業工會National Biodiesel Board為了這件事情,特別成立了任務小組來重新建立RIN市場的聲譽。小組的12位成員涵蓋層面很廣,除了向REG這樣的業界龍頭外,也有小規模的New Leaf Biofuel、燃料經銷商Marathon、以及EPA的官員…等,期望在接下來的3到6個月內提出改善的方案,使得RIN交易系統更加完善。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兩起弊案的癥結在於RIN可以跟實體的生質燃料分開。讓RIN可以分開的用意其實是在鼓勵生質能源的使用,對於最終的refiner而言,他們本來就需要使用生質柴油或是繳納RIN credit,是不得不的”義務方”。但如果生質燃料可以作為非義務方業者的選項,RIN的可分割特性將可以鼓勵他們使用生質燃料,因為販售RIN將會給他們帶來額外收入,換言之,整體算下來生質燃料相較於其他燃料會擁有較好的價格競爭力,最終使得採用生質燃料的整體企業成本降低、有利提高生質燃料的總用量。無論如何,這兩起事件以及美國即將提出的對應措施,都值得其他發展生質燃料的國家借鏡,學習他們由錯誤中獲得的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