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產業]成大培育新品種芒草研發替代能源


〔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無用的芒草經歐盟十多年研究,認為是煤燃料的替代能源,歐洲國家現積極種植芒草,成大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主任吳文騰與生命科學系教授蔣鎮宇等團隊研究台灣芒草,已找出多個優良品種,將進一步投入育種研究,培育生長更快速的芒草,讓台灣芒草成為世界重要的替代能源。

蔣鎮宇表示,愛爾蘭學者研究,百分之十的歐洲耕地如果種芒草,可供歐盟國家近百分之十的用電,歐盟制定的白皮書規定,每年要有百分之五以上的芒草為替代能源。目前歐洲國家的山坡地、道路兩旁都開始種芒草,但歐洲氣候一年只能收成一次,台灣全年都可生長。
蔣鎮宇指出,台灣到處都有芒草,能耐各種疾病,潮濕、鹽化,甚至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都能生長,團隊已找出最佳的品種,下一步要育種並找出重要基因。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38噸芒草純化 等同12噸煤炭

蔣鎮宇表示,根據農業試驗所的種植經驗,一公頃能收成卅八噸芒草,經過純化之後,約等於十二噸的煤炭能源產出量。而芒草供燃料用只需葉片,團隊希望培育出只長葉不開花的芒草,讓芒草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替代能源。日本國立遺傳中心也主動接洽,希望能找到好的品系發展替代能源。
吳文騰指出,用芒草做為替代能源,還有改善環境的附加價值,燃燒煤炭會產生二氧化碳,植物生長會吸收二氧化碳,兩者抵銷等於是零排碳。
農試所種植芒草以來,已做到將原本一年一收成改進為半年收成、兩個月、逐月收成,還要再縮短收成時間,以開發出最大的芒草收成量。



補充與評論: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芒草在近幾年迅速地成為研究人員眼中重要的生質能源作物的原因。其一,芒草不是糧食作物,相對於第一代能源作物(如玉米、大豆)相比不會有與民爭糧的爭議。其次,與其他能源作物相比,芒草的產量大。玉米的收穫量約7.5噸/英畝(ton/acre),而芒草的收穫量約為10-15噸/英畝。同時,芒草可以在較為貧瘠的土地上生長,相較其他能源作物其所需的水和肥料較少。簡而言之,芒草作為能源作物,具有不與民爭糧、高產量且淨能量大的特性。

由於該報導中並沒有提到成大所種植的芒草品種為何,在此為各位補充:
目前多數將芒草培育為能源作物的研究中,主要研究的品種為巨芒(Miscanthus gigantues) 。Miscanthus gigantues 是一種經由基因培育所得出的品種,不具生殖能力,因此只能以無性生殖的方式栽種。普遍的方式是以巨芒的根莖(rhizomes)部份來繁殖。值得一提的是,此根莖( rhizomes)不耐寒,因此不適合在某些高緯度的地區種植。另外,上一段有提到芒草的單位產量高,這同時意謂其生長密度較其他作物大。這固然是優點,卻導致在收穫時所耗費的能量也較大。如何更有效率地收穫生物質是目前相關研究面臨的問題。


Miscanthus Rhizome
圖片來源:http://www.miscanthus-rhizome.de/page10.php?view=preview&image=37&category=2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的Stephen Long 教授是重要的芒草研究人員之一,關於他的個人簡介請參考這裡。在UIUC的網頁上,有他簡述巨芒作為生質能源作物的影片,全長大約五分鐘。雖然是2008年的資料,仍然建議有興趣的讀者觀看。影片請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