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quaPlant
原文是刊載於Southern Maryland Online中的《Growing Algae Could Clean the Chesapeake Bay, Create Biofuel》這篇文章。
這個系統的主導者是馬里蘭大學的教授 - Patrick Kangas。系統主要利用藻類,在農業廢水排掉之前,將其中的有機污染源去除。一般來說藻類的生長會將湖泊中的氧氣耗盡,從而威脅到水中生物的生存。但是在這個妥善控制的系統中,不斷增長的藻類淨化了農業廢水,此外,系統也讓水中的含氧量提高,同時生長的藻類收穫後還可以作為生質燃料的原料。
建議各位可以先看看上面的影片,長度大約2分鐘。
整理幾個重點如下:
1. 系統的流程:在這個系統中,太陽能泵將廢水排至50公尺長的溝槽中,溝槽上覆蓋薄膜用以收穫生長後的藻。
收穫後,繼續讓新的藻類生長繼續淨化更多的廢水,這個系統就是不斷進行以上的循環。
2. 收穫的流程:影片中Prof. Kangas也有示範如何收穫:他們將水泵關掉後,拿刷子將薄膜上的藻類推到後端的收集區稍微曬乾後便可以進行收穫。影片中提到收穫的週期大約是一個星期一次。
3. 這個系統中,生長的藻類為絲狀藻(filamentous algae),可以用來生產乙醇或是丁醇。Prof. Kangas提到當系統規模擴大之後,會產生相當多的生物質。目前他正和University of Arkansas 與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的工程師一起設計將這些藻類轉化為上述產物的製程。
Prof. Kangas除了在Henderson這個地方有設置此系統之外,在Baltimore附近也另外有設置一個類似的系統。 Prof. Kangas希望這個系統技術能儘快被大規模的應用,他期待明年夏天就可以設置一英畝左右的系統,並在未來十年內將其擴大為數百英畝。
評論:
1. 這個系統的收穫週期約是一個星期一次,如此一來似乎並不需要有人時時刻刻照看著這個系統,只需要一個星期過來收集生物質即可。然而文中並沒有提到系統控制的變因是哪些部份。我認為在這種開放式系統中,由於外在環境的變因很多,當需要較為精細的參數控制時,無人系統的落實將會面臨挑戰。
2. 影片中收穫的方式事實上雖然不難但是繁瑣,若是將來此系統的規模擴大,肯定需要以自動化或是機械化來取代人力收穫。如何改進系統,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收穫將會是團隊遲早必須面臨的問題。
3. 絲狀藻類的資料請參考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