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330/full/news.2011.195.html
根據Naturenews的報導,看似平凡的綠藻除了可製成生質燃油、營養食品和化妝品之外,近期又發現了新功用,美國西北大學 Krejci 研究團隊發現新月藻Closterium moniliferum 可將鍶從水中分離出來,並將之轉化為無毒性的硫酸鍶結晶,因此具有潛力協助降低核能污染的危害以及減少核廢料處理難度。
根據wiki上對鍶-90的生物危害如此解釋:
在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後,鍶-90與銫-134、銫-137和碘-131同為對健康影響最大的放射性同位素。鍶-90的化學性質近似於鈣(兩者同為鹼土金屬元素, 剩下的鍶-90都儲存在骨骼和骨髓,另外還有極少量存在血液或軟組織。 鍶-90進入骨骼會導致骨癌及鄰近組織癌變或白血病。 由於鈣可對抗鍶-90在骨骼中沉積,食用高鈣食物可防止鍶-90對身體的危害,有助讓鍶-90排出體外。另外茶葉中的單寧也可將 鍶-90從骨骼中置換出來。
因鈣與鍶化學性質將近,在傳統核廢料處理方法中,常常難以將鈣與鍶分離,而在核廢料中前者的濃度常是後者的數億倍,因此更加造成處理上的困難與花費。這項發現提供機會將高輻射的鍶-90從核廢料中單獨分離出來,如此一來便可大幅減少特別處置的核廢料體積。研究團隊目前正致力於研究新月藻的選擇與轉化機制,目前仍不明白硫酸鍶對新月藻的功用為何,但是University of Central Missouri的Gija Geme教授則建議Krejci 研究團隊應儘快進行實地測試新月藻處理核廢料的能力,這比瞭解轉化機制更為重要。
評論
自從今年三月日本大地震以來,核能議題再次受到注目,台灣擁核與反核派各執一詞,擁核派意見以台電說法為主,其主張為若缺少核能發電,到了101年時台灣電力備用容積僅剩2%,到時候恐陷入缺電危機。而反核派反對的主要理由為核電廠風險過高,且政府缺乏事故發生時的應變疏散措施,一旦發生事故對地小人稠的台灣會是致命性的影響。筆者站在推廣生質能源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反對長期依賴核能發電,然而就台灣現階段的發電結構(79%火力、18%核能)來說,並沒有任何一項再生能源能夠提供足夠的電力以取代核能發電。而傳統的火力發電,除了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之外,無論是煤炭或是天然氣皆需由國外進口,如此一來,國家能源安全便受制於人,一旦國際資源匱乏或是產生糾紛,便難保證會有足夠的能源以供使用。因此筆者認為現階段台灣應從產業轉型與節能技術下手。台灣民生用電僅佔全體用電量的20%,若是想減輕對核能的依賴,勢必得要進行產業調整,將高耗能的產業轉型為較低耗能之工業。而節能技術諸如智慧電網、省電空調、LED照明等,皆可減少電力的使用。總結來說,若台灣真的想達成所謂的非核家園,政府必須制定明確的產業轉型計畫與節能補助,一般民眾也須有自覺並配合政策落實,節能省電,才不會過度依賴核能,免於擔憂核災發生在台灣的恐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